富錦市大榆樹鎮富林村,滿族純糧酸茶制作技藝在第四代傳承人王永鳳的不懈努力下,與鄉村振興發展緊密牽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致富新路。
王永鳳的滿族純糧酸茶歷經五代傳承,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作為第四代傳承人,王永鳳自幼跟隨長輩學習酸茶制作技藝,將滿族傳統發酵技藝與農耕文明的精髓銘記于心。
為完整保留晚清北方少數民族飲食技藝活態傳承脈絡,她堅持傳統工藝,嚴格把控每一道制作工序,從精選非轉基因大豆、有機粟米為原料,到自然發酵過程中的溫度、濕度控制,都親力親為,確保酸茶品質。在王永鳳看來,滿族純糧酸茶制作技藝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具備多元價值。她積極向外界宣傳,講述技藝中保留的滿族“餑餑房”膳食體系發酵智慧,以及該技藝在研究滿族民俗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同時,她也深知酸茶富含益生菌與有機酸、低糖零添加的食用價值優勢,努力將其推廣為契合現代健康飲食需求的特色產品。
依托富林村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的地理環境與大榆樹鎮交通樞紐的優勢,王永鳳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路徑。在她的帶領下,滿族純糧酸茶已在周邊城鎮打開市場,年均開展50余場推廣活動。她創新推出“傳統+文化”特色模式,組織村民參與酸茶制作與銷售,手把手傳授技藝,帶動村鎮凝聚力,促進跨代際文化認同,幫助眾多村民實現增收。
王永鳳表示:“從我記事起,家里的長輩就守著這缸酸茶,一蒸一酵里都是老輩人的智慧,這150多年傳下來的不只是手藝,更是滿族文化的根。看著現在年輕人愿意學、市場也認可,我打心底里高興。未來,我將帶著這門手藝走得更遠,讓全國人都嘗嘗滿族酸茶的醇厚滋味,把老祖宗的寶貝穩穩當當地傳下去。”
走進富林村,空氣中飄著滿族純糧酸茶特有的醇厚香氣,這是傳統文化與鄉村振興交織的味道。見到王永鳳時,她正耐心指導村民把控酸茶發酵溫度,眼中滿是專注與熱愛。
調研中,她講述祖輩傳承的艱辛,以及自己如何在堅守傳統工藝的同時開拓市場。最觸動我的,是她將“傳統+文化”模式落地生根,讓老手藝成為村民增收的新途徑,不僅傳承了滿族文化,更切實幫助村民實現增收,維系了滿漢交融的村落文化生態。看著村民們因酸茶產業展露的笑顏,我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與經濟活力的再生。